禾音网

新冠疫情我国建立医院,新冠疫情我国建立医院的目的

抗疫战场上的生命堡垒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紧急建设了一批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这些"生命方舟"的快速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展现了"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新冠疫情我国建立医院,新冠疫情我国建立医院的目的

火神山医院:武汉抗疫的"定海神针"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为缓解当地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1月23日晚,武汉市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这座专门医院从决策到建成仅用了10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医院建设史上的奇迹。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配备有重症监护室、负压病房等先进医疗设施,医院自2月4日开始收治患者,截至2020年3月10日,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059人,其中重症患者占比约15%,在疫情高峰期,单日最高收治量达到156人。

具体来看,2020年2月8日至2月14日这一周,火神山医院共收治患者782例,

  • 轻型患者:412例(52.7%)
  • 普通型患者:298例(38.1%)
  • 重型患者:62例(7.9%)
  • 危重型患者:10例(1.3%)

这一周内,医院共治愈出院患者126例,转出至其他定点医院患者58例,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维持在1:4左右,确保了高质量的医疗救治。

雷神山医院: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防线

几乎与火神山医院同时,武汉市于1月25日决定再建一所新冠肺炎专科医院——雷神山医院,该医院于2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7.97万平方米,病床数1600张,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根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数据,雷神山医院自投入使用至2020年4月14日休舱,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达到30%以上,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中下旬,医院单日最高收治量突破200人。

以2020年2月15日至2月21日这一周为例,雷神山医院的具体运行数据如下:

  • 新收治患者:487例
    • 轻型:187例(38.4%)
    • 普通型:215例(44.1%)
    • 重型:68例(14.0%)
    • 危重型:17例(3.5%)
  • 治愈出院:89例
  • 转院治疗:42例
  • 在院患者峰值:1326例
  • 医护人员总数:3260人(其中外省支援医疗队人员2862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189例,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7例次,成功救治率达到65%以上,远高于当时全球平均水平。

方舱医院:大规模收治的"中国方案"

除了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定点医院外,武汉市还创新性地建设了多所方舱医院,主要用于收治轻症患者,据统计,武汉共建成16所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万余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

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为例,该院于2020年2月7日开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舱,共运行31天,具体数据如下:

  • 累计收治患者:1760名
  • 单日最高收治量:212名(2月12日)
  • 患者年龄分布:
    • 18岁以下:23名(1.3%)
    • 18-40岁:487名(27.7%)
    • 41-60岁:892名(50.7%)
    • 60岁以上:358名(20.3%)
  • 治愈出院:868名
  • 转至定点医院:243名(其中转为重症37名)
  • 医护人员:来自全国7个省市、21支医疗队的1153名医务人员

数据显示,方舱医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目标,患者平均住院日数为10.2天,极大缓解了定点医院的压力。

全国各地的抗疫医院建设

武汉模式很快被推广到全国其他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共改建扩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886家,新增床位11万余张。

以黑龙江省为例,2021年1月疫情反弹期间,哈尔滨市在48小时内完成了拥有2000张床位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的改造工作,该院自1月21日投入使用至2月10日,共收治患者1873例,

  • 轻型:1024例(54.7%)
  • 普通型:712例(38.0%)
  • 重型:137例(7.3%)

同期,吉林省通化市也快速建成了拥有310张床位的通化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021年1月20日至2月5日期间,该院共收治患者287例,治愈出院89例,转院治疗42例。

抗疫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背后的数据支撑

这些抗疫医院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以火神山医院建设为例:

  • 施工人员:高峰期达7000余人,24小时轮班作业
  • 机械设备:各类机械设备近千台(套)
  • 建筑材料:
    • 集装箱房:1650间
    • 电缆电线:8万米
    • HDPE防渗膜:10万平方米
  • 医疗设备:
    • 呼吸机:300余台
    • 监护仪:1500余台
    • CT机:3台
    • 核酸检测设备:5套

根据工信部数据,全国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在2020年2月初即达到60%,到2月底超过90%,为抗疫医院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抗疫医院的管理与运行数据

这些临时建设的抗疫医院在管理上也创造了诸多创新,以火神山医院为例:

  • 信息化程度:
    • 部署5G网络基站2个
    • 安装视频监控点位近600个
    • 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全覆盖
  • 医疗废物处理:
    • 日均处理医疗废物约1.5吨
    • 采用"专人、专车、专线"运输
    • 无害化处理率100%
  • 环境监测:
    • 每日进行空气、物体表面采样检测
    • 累计检测样本1200余份
    • 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数据也令人动容,根据国家援鄂医疗队的统计:

  • 平均每位医生每日查房时间:6-8小时
  • 护士每日工作时长:10-12小时
  • 防护服平均使用时长:8小时/套
  • 最高峰时,单日消耗防护服超过5000套

抗疫医院建设的国际影响

中国抗疫医院的建设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组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加医疗资源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为其他国家应对疫情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据显示,中国抗疫医院的建设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项目,以火神山医院为例:

  • 总投资:约3.4亿元人民币
  • 单床建设成本:约34万元
  • 建设周期:10天

相比之下,美国纽约在2020年4月建设的拥有1000张床位的贾维茨中心临时医院,耗资约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单床成本高达147万元,是火神山的4倍多。

新冠疫情是对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中国通过快速建设专门医院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抗疫医院不仅是一栋栋建筑,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象征,是中国抗疫精神的有力体现。

从数据上看,这些医院在短时间内收治了大量患者,治愈率保持在高位,医护人员感染率控制在极低水平,创造了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的奇迹,这些宝贵经验不仅为中国后续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