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主要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丁类。
功放,即功率放大器,是音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将来自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以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功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关于功放分类的详细阐述:
按导电方式分类
1、甲类(A类)功放:
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
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但效率较低,并会产生高热。
适用于对音质要求极高的场合,如高级音响设备、专业音响系统等。
2、乙类(B类)功放:
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
优点是效率高,但存在交越失真问题。
常用于音响、汽车音响等需要高效率的场合。
3、甲乙类(AB类)功放:
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同时效率比甲类放大器高。
广泛应用于高级音响设备、专业音响系统等。
4、丁类(D类)功放:
采用数字调制和脉宽调制技术,通过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
优点是效率高,体积小,但存在高频噪音问题。
适用于汽车音响、家庭影音系统等需要高效率和小体积的场合。
按元件数量分类
1、单端放大器:
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
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2、推挽放大器:
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
对负载而言,好像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
更常见的是用推挽放大构成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
按功放管类型分类
1、胆机:
使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元件。
具有声音甜美柔和、通透自然的特点,但动态范围较大,线性好。
2、石机:
使用晶体管作为放大元件。
大电流、宽频带,低频控制力、处理大场面时的分析力、层次感和明亮度等要比电子管功放优越。
按功能分类
1、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
2、功率放大器:
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3、合并式放大器:
将前置放大器和后置放大器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放大器。
我们家中常见的功放机一般都是合并式的。
按用途分类
1、AV功放:
专门为家庭影院用途而设计的放大器。
一般都具备4个以上的声道数以及环绕声解码功能,且带有一个显示屏。
由于电路的信号流通环节上经过了太多而且复杂的处理电路,使声音的纯净度受到了过多的“染色”,所以用AV功放兼容HIFI重放时效果不理想。
2、HiFi功放:
为高保真地重现音乐的本来面目而设计的放大器。
一般为两声道设计,且没有显示屏。
设计上以“音色优美,高度保真”为宗旨。
按应用领域分类
1、专业功放:
一般用于会议、演出、厅、堂、场、馆的扩音。
设计上以输出功率大,保护电路完善,良好的散热为主。
大多数专业功放的音色用于HIFI重放时,声音干冷硬不耐听。
2、民用功放:
详细分类又有“HIFI功放”、“AV功放”、“卡拉OK功放”以及把各种常用功能集于一体的所谓“综合功放”。
“HIFI功放”就是我们发烧友的功放了,它的输出功率一般大都在2X150瓦以下。
“卡拉OK功放”与一般功放的区别在于“卡拉OK功放”有混响器从BBD模拟混响发展到DIGITAL(数字混响),变调器,话筒放大器。
按使用元器件分类
1、“胆机”:
使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元件。
具有声音优美、动态范围大等特点。
2、“石机”:
使用晶体管作为放大元件。
大电流、宽频带,低频控制力强。
3、“IC功放”:
使用集成电路作为放大元件。
由于音色比不上上两种功放在HIFI功放中很少看到他的影子。
功放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选择功放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预算以及对音质的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