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缩写,表示直接比特流数字编码,是SACD(Super Audio CD)的编码模式。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比特流数字编码)是一种高解析度的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它由Sony和Philips在1996年共同发展,并作为Super Audio CD(SACD)的编码模式,DSD采用了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样,采样率高达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率(44.1kHz)的64倍。
一、DSD技术特点与优势
高采样率与1bit编码:DSD采用远高于传统PCM(脉冲编码调制)音频的采样率,达到2.8224MHz,同时使用1bit进行编码,这种高采样率和简单的编码方式使得DSD音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音频信号,提供更高的音频质量和保真度。
接近模拟波形:由于DSD采用1bit编码,且取样次数高,取样过的波形更加圆顺,更接近原来的模拟波形,这有助于减少因数字滤波而产生的失真和噪声,从而提供更为自然和真实的声音效果。
低量化噪声与高信噪比:DSD通过∑Δ调制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量化噪声被推挤到高频段,人耳听不到的频段,这使得DSD音频具有极低的量化噪声和超高的信噪比,进一步提升了音质。
兼容性与应用场景:虽然DSD音频主要应用于高端音频设备和高保真音乐市场,但也有一些设备和软件支持DSD音频的播放,一些高端的数字音频播放器、音频接口设备、DAC等都支持DSD格式的音频进行读取和硬解码,随着HiFi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发烧友开始关注并选择DSD音频作为他们的音源音质类型。
二、DSD与其他音频格式的对比
与PCM的对比:PCM是最常见的音频编码格式之一,如wav、ape、flac、mp3等都是PCM编码格式,PCM通过一组规定电平值对信号进行度量并记录下来,每个采样点都是独立的,而DSD则采用1bit编码和高采样率的方式,量化误差更小,音质更高。
与无损音频的对比:虽然APE、FLAC等无损音频格式也具有较高的音质,但它们的码率通常较低(约1Mbps),一首5分钟长度的歌曲容量大小在30MB左右,而DSD音频的码率通常在5Mbps以上,一首5分钟长度的歌曲容量大小可达200MB左右,DSD音频在音质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DSD是一种高解析度的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具有高采样率、1bit编码、接近模拟波形、低量化噪声和高信噪比等优点,它主要应用于高端音频设备和高保真音乐市场,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优秀的声音效果,由于其独特的编码方式和技术特点,需要专门的解码器或设备才能实现对其解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