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功放音质好但效率低,D类功放效率高且体积小,适合不同需求。
功放,即功率放大器,是音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将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以推动喇叭发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功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关于不同类型功放的详细分析:
1、按导电方式分类
A类(甲类)功放:A类功放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这类功放工作在晶体管的线性放大区,没有交越失真,其优点是音质好、失真小,但缺点是效率低(约25%),且产生的热量高,A类功放适用于对音质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高端音响系统。
B类(乙类)功放:B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其优点在于效率高(约75%),但容易发生交越失真,特别是在小信号时失真严重,纯B类功放较少见,因为其声音粗糙。
AB类(甲乙类)功放:AB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它有效解决了B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同时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AB类功放在大部分时间是用A类功放工作模式,只在出现音乐瞬态强音时才转为B类。
D类(丁类)功放:D类功放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其优点是效率高(可达90%以上),体积小,但存在高频失真,D类功放广泛应用于需要高效率和小体积的场景,如便携式音响设备和汽车音响。
C类(丙类)功放:C类功放是一种失真非常高的功放,只适合在通讯用途上使用,不适合HIFI放大。
2、按元件数量分类
单端放大器:单端放大器的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单端放大机器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推挽放大器:推挽放大器的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乙类或甲乙类。
3、按功能分类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
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
合并式放大器:合并式放大器将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
4、按用途分类
AV功放:AV功放专门为家庭影院用途而设计,具备多个声道数以及环绕声解码功能。
HiFi功放:HiFi功放追求高保真度,适用于欣赏高质量音乐。
5、按使用元器件分类
胆机:胆机使用电子管作为功放元件,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石机:石机使用晶体管作为功放元件,现代大多数功放都是石机。
IC功放:IC功放使用集成电路作为核心放大元件,但音色通常不如胆机和石机。
6、按移频功能分类
移频功放:移频功放除了普通功放的放大信号驱动扬声器扩声的功能外,还能有效抑制现场啸叫,保证语音的传输质量。
不同类型的功放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类型的功放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对于追求极致音质的用户,A类功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高效率和小体积的用户,D类功放则更为合适,在选择功放时,建议综合考虑音质、效率、体积、成本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