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超过 37.3℃通常被认为是发烧。**
发烧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和发烧定义有所不同,以下为不同部位的具体标准:
1、腋下温度:正常体温在36.037.0度之间,超过37.0度即为发烧,低热(37.338.0度),中等度热(38.139.0度),高热(39.141.0度),超高热(超过41.0度)。
2、口腔温度:正常体温在36.337.2度之间,超过37.2度即为发烧,低热(37.338.0度),中等度热(38.139.0度),高热(39.141.0度),超高热(超过41.0度)。
3、直肠温度:正常体温在36.537.7度之间,超过37.7度即为发烧,低热(37.838.5度),中等度热(38.639.6度),高热(39.741.0度),超高热(超过41.0度)。
发烧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发烧程度 | 体温范围(摄氏度) | 处理建议 |
低热 | 37.338.0 | 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敷等,多喝水,注意休息 |
中等度热 | 38.139.0 | 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需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
高热 | 39.141.0 | 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更强效的退烧药物或静脉注射治疗 |
超高热 | 超过41.0 | 紧急医疗干预,可能涉及住院治疗和持续监控 |
发烧的原因
发烧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而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由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肿瘤、血液病等引起。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1、多喝水:发烧会导致身体脱水,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2、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3、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4、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敷等,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5、药物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建议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