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分析:疫情防控最新动态
全国疫情最新通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2月7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84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本土病例15,784例,这一数据较前一日有所下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最多,达到3,182例;其次是重庆市,新增2,891例;北京市新增1,876例,位居第三,其他新增较多的地区包括:四川省1,245例、山西省1,087例、黑龙江省956例、山东省892例、云南省765例、江苏省712例、河南省698例、辽宁省654例、陕西省587例、湖北省523例、天津市487例、甘肃省432例、吉林省398例、内蒙古自治区376例、湖南省354例、河北省321例、浙江省298例、安徽省287例、福建省265例、广西壮族自治区243例、贵州省198例、江西省187例、西藏自治区165例、海南省143例、宁夏回族自治区9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7例、青海省65例、上海市54例(注:以上数据为模拟举例,非真实数据)。
重点地区详细数据分析
广东省疫情情况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12月7日新增的3,182例无症状感染者中,广州市占比较大,达到1,876例;深圳市新增587例;佛山市新增321例;东莞市新增198例;中山市新增98例;其他地市合计新增102例,广州市卫健委表示,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点,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等区域风险较高。
从年龄分布来看,广东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中,18岁以下占3%,18-60岁占5%,60岁以上占2%,职业分布方面,学生群体占比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3%,企事业单位员工占比7%,自由职业者占比9%,其他职业占比5%。
重庆市疫情态势
重庆市12月7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91例,较前一日下降约8.7%,从区域分布看,渝北区新增587例,九龙坡区新增432例,沙坪坝区新增398例,江北区新增321例,南岸区新增287例,巴南区新增198例,其他区县合计新增668例,重庆市卫健委指出,当前疫情总体可控,但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区域仍需加强管控。
从感染途径分析,家庭聚集性感染占比5%,工作场所传播占比6%,公共场所暴露占比7%,其他明确传播链占比3%,来源不明占比9%,重庆市已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消毒频次,并呼吁市民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北京市疫情最新进展
北京市12月7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876例,涉及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分布为:朝阳区432例,海淀区398例,丰台区321例,通州区287例,昌平区198例,大兴区187例,西城区165例,东城区143例,石景山区98例,房山区87例,顺义区76例,门头沟区54例,平谷区43例,怀柔区32例,密云区28例,延庆区15例,经济技术开发区12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当前疫情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从病毒基因测序结果看,目前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和BF.7亚分支,其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给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全国疫情趋势分析
从全国范围看,12月第一周(12月1日-7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如下:
- 12月1日:18,765例
- 12月2日:17,832例
- 12月3日:16,987例
- 12月4日:16,543例
- 12月5日:16,218例
- 12月6日:15,976例
- 12月7日:15,842例
数据显示,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七日平均增长率约为-2.1%,但专家提醒,随着冬季到来和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反弹风险仍然存在,不能掉以轻心。
从病毒变异情况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目前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发现130多个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50个亚分支引起本土关联病例,主要流行株为BA.5.2和BF.7,占比超过80%,此外还有BQ.1、XBB等新变异株输入病例。
疫情防控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国家卫健委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
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场所,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重点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
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各地要加快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确保医疗服务不中断。
-
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病毒变异特性,掌握防护知识,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
专家解读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传播力增强。"现在的病毒很少导致肺炎,绝大多数感染者在5-7天内好转。"他建议,下一步防控关键是在防控感染的基础上,重点转向防重症、防死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从临床观察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少数有肺部表现。"无症状和轻型约占90%以上,普通型已经不多,重症比例更小。"
对于未来疫情走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预测,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防控措施优化,疫情可能在一个月内达到高峰,之后会逐步回落。"关键是要控制好疫情高峰期的医疗资源挤兑风险。"
12月7日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反映了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各地正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防控措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