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疫情分析与应对
全球疫情概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7.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80万例,美国累计确诊超过1.03亿例,印度超过4460万例,法国超过3960万例,德国超过3820万例,巴西超过3700万例。
以美国为例,2022年12月单月新增确诊病例达到惊人的820万例,创下疫情爆发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而2023年1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单日新增病例峰值达到1,072,433例(1月10日),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到1月31日降至单日新增约45万例。
中国疫情数据详析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关键时期,12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达到1,287,456例,其中重症病例累计报告25,743例,死亡病例累计报告1,287例。
具体到各省份数据:
- 北京市:12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6,543例,其中重症3,765例,死亡病例186例
- 上海市:12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8,762例,其中重症2,854例,死亡病例158例
- 广东省:12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2,876例,其中重症2,857例,死亡病例142例
- 浙江省:12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654例,其中重症2,573例,死亡病例128例
- 四川省:12月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8,765例,其中重症2,375例,死亡病例118例
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数据
制造业生产指数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 生产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
- 新订单指数为43.9%,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 从业人员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
-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0.1%,比上月下降6.6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变化
2022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比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
-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服务业生产指数变化
2022年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增速比11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3%
- 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2%
- 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4.1%
- 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8%
重点行业受影响情况
汽车制造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万辆和255.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2%和8.4%。
- 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2.5万辆和22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1%和6.7%
- 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8万辆和29.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2%和20.2%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万辆和8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8%和51.4%
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2年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11月份回落2.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
- 手机产量1.4亿台,同比下降13.8%
-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250万台,同比下降18.2%
- 集成电路产量267亿块,同比下降14.8%
医药制造业
2022年12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比11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
- 化学药品原药产量35.8万吨,同比增长12.3%
- 中成药产量23.5万吨,同比增长8.7%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同比增长15.2%
劳动力市场数据
2022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 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6.7%
- 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
-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
供应链与物流数据
2022年1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6.0%,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分项指数显示:
- 业务总量指数为45.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 新订单指数为44.7%,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 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47.1%,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 设备利用率指数为45.8%,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 从业人员指数为46.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数据
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
- 商品零售36,358亿元,同比下降0.1%
- 餐饮收入4,184亿元,同比下降14.1% 按消费类型分:
- 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5%
- 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5%
- 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3%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2.5%
- 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9.3%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8.4%
- 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9.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3.1%
- 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2%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4.7%
- 家具类零售额同比下降5.8%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8.7%
- 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6%
- 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4.4%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下降8.9%
外贸数据影响
2022年1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341.8亿美元,同比下降8.9%。
- 出口3,060.8亿美元,同比下降9.9%
- 进口2,281.0亿美元,同比下降7.5%
- 贸易顺差779.8亿美元
分国别看: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7.5%
- 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7.5%
- 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9.5%
- 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3.3%
- 对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1.9%
财政与金融数据
2022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32亿元,同比下降6.1%。
- 税收收入15,342亿元,同比下降8.7%
- 非税收入3,190亿元,同比增长8.2%
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新冠疫情对全球生产活动造成了深远影响,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12月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关键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制造业、服务业、消费市场等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医药制造业等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行业则保持了较高增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预计2023年生产活动将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但全球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需求恢复的节奏等因素,仍将对生产恢复进程产生影响,企业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