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音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故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故事演讲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故事

疫情初期的武汉保卫战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根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95例,死亡25例,这一数据在短短几天内迅速攀升,1月27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892例,累计确诊病例达1590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故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故事演讲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在疫情初期承担了巨大压力,据医院统计,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间,该院共收治确诊患者657例,其中重症患者占比达到42.3%,医院南楼ICU病区在最高峰时期,16张床位全部满员,医护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设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火神山医院于2020年2月2日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雷神山医院于2月8日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7.9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600张,两所医院投入使用后,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的收治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全国疫情防控数据全景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数据,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669例,累计死亡病例3326例,治愈出院病例76984例,其中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7803例(武汉市50008例),占全国总数的83%。

具体到2020年2月12日这一天,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新增13436例,这是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主要原因是诊断标准调整,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统计。

全国医疗资源调配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国共调集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业医务人员超过1.5万人,这些医疗队共接管了武汉市14所方舱医院、3所定点医院和16所重症救治医院。

北京市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

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报告1例新增本地确诊病例,随后疫情迅速与新发地批发市场关联,截至7月2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1例,其中与新发地市场直接关联的病例达256例,占比77.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范围1-86岁),男性187例(56.5%),女性144例(43.5%),职业分布以市场从业人员为主,共197例,占59.5%,临床症状以发热(67.1%)、咳嗽(47.4%)为主。

北京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进行了大规模核酸检测,据统计,6月11日至7月2日,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采样1041.4万人,检测1005.9万人,阳性率为0.03%,新发地市场周边5个街道(乡镇)的核酸检测覆盖率达到98.8%,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链。

上海市精准防控实践

2021年11月25日,上海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为一起涉及多个公共场所的聚集性疫情,截至12月7日,这起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上海市采取"精准防控"策略,仅对相关风险区域实施管控,未采取全城封控措施。

流调数据显示,此次疫情涉及5个区、7个街道(镇),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304人,次密切接触者1030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环境采样方面,累计采集环境样本3628份,其中26份检测结果阳性,主要分布在确诊病例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上海市在此次疫情中展示了高效的核酸检测能力,据统计,11月25日至12月5日期间,全市累计核酸检测超过500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80万人次,通过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仅对约3.8万人实施"2+12"社区健康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吉林省通化市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年1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随后疫情迅速扩散,截至2月6日24时,通化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03例,无症状感染者87例,此次疫情呈现出明显的家庭和社区聚集性特征,涉及多个小区和单位。

通化市东昌区是疫情最严重的区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2例,占全市总数的89.8%,年龄分布显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达到38.6%,这也是此次疫情重症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据统计,通化市共有47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其中80%为60岁以上老年人。

在医疗救治方面,通化市启用了3家定点医院,设置床位812张,吉林省调集了7支医疗队、共计536名医务人员支援通化,疫情期间,通化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采样234.6万人次,发现阳性样本390份,阳性率为0.017%,通过严格的封控管理,疫情在2月中旬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市Delta变异株防控战

2021年5月21日,广州市报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因测序显示为Delta变异株,截至6月26日,广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3例,无症状感染者26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疫情呈现出明显的代际传播特征,平均每代传播间隔为2.9天。

疫情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和中南街,两街道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2例,占全市总数的73.2%,年龄分布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达到34.6%,其中80岁以上患者有9例,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发现,确诊病例中仅有5例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且均为轻症。

广州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实施了分级分类管控措施,据统计,全市共划定高风险地区2个、中风险地区14个,涉及人口约180万,核酸检测方面,5月26日至6月25日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600万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1869.3万人次,创下全国纪录。

西安市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1年12月9日,西安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随后疫情快速扩散,截至2022年1月24日,西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53例,成为武汉疫情后国内单地规模最大的本土疫情,疫情呈现多点暴发、聚集性传播特征,涉及多个城中村和社区。

雁塔区是疫情最严重的区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76例,占全市总数的42.7%,长安区次之,报告确诊病例412例,年龄分布显示,20-59岁青壮年占比达72.5%,这与城中村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相符,职业分布以务工人员为主,占比58.3%。

西安市在疫情期间实施了严格的封控管理,据统计,全市共划定高风险地区3个、中风险地区64个,1300余万人接受多轮核酸检测,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10日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1.2亿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1566.3万人次,通过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疫情在2022年1月中旬得到有效控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波疫情

2022年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暴发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022年3月31日,香港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114万例,死亡病例7532例,这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变异株BA.2亚型引起,传播速度极快,最高峰时日增确诊病例超过5万例。

年龄分布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确诊病例总数的19.3%,但占死亡病例的95.4%,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高达15.7%,而完成三剂疫苗接种的同年龄段老年人病死率仅为1.2%,凸显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香港在此波疫情中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最高峰时期,公立医院内科住院病床使用率达130%,急诊室等候时间超过8小时,据统计,2月15日至3月15日期间,香港共启用23个社区隔离设施,提供超过2.4万个隔离床位,中央援港抗疫医疗队367名队员抵港后,协助提升了重症救治能力,降低了病死率。

疫情防控的经验与启示

从各地疫情防控实践和数据来看,早期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核酸检测作为重要技术手段,在各地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200亿人次,单日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不足万份提升至超过5000万份。

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6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85%,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完成三剂疫苗接种可将重症和死亡风险降低90%以上。

疫情防控也促进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全国传染病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疫情初期的5天缩短至4小时;发热门诊从2020年初的约5000家增加到2022年的1.6万家;P3实验室从40余家增加到80余家,这些基础设施的加强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