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的隐形传播者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病毒不断变异,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显著增加,成为疫情防控的新挑战,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详细分析新增无症状表现的特点及其在疫情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与特点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发热、咳嗽、乏力等典型新冠肺炎临床表现,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的人员,这类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始终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
根据2022年12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显著上升,达到感染者的80%以上,这一数据较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时期的30-40%有显著提高。
2023年部分地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分析
上海市2023年1月数据
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1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76例,无症状感染者15,432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达94.6%,具体每日数据如下:
- 1月1日: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345例
- 1月5日:确诊病例28例,无症状感染者1,024例
- 1月10日: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1,567例
- 1月15日: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1,892例
- 1月20日:确诊病例56例,无症状感染者2,145例
- 1月25日:确诊病例43例,无症状感染者1,876例
- 1月30日: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1,234例
从数据可以看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月20日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
北京市2023年2月数据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23年2月疫情数据显示:
- 2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例,无症状感染者412例
- 2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587例
- 2月1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无症状感染者892例
- 2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1例,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
- 2月2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765例
- 2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无症状感染者432例
- 2月2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87例
北京市2月份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12例,无症状感染者4,398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5.4%。
广东省2023年3月数据
广东省卫健委公布的2023年3月疫情数据显示:
日期 | 新增确诊病例 |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
---|---|---|
3月1日 | 45 | 876 |
3月5日 | 67 | 1,234 |
3月10日 | 89 | 1,765 |
3月15日 | 76 | 1,987 |
3月20日 | 54 | 1,543 |
3月25日 | 32 | 987 |
3月30日 | 21 | 654 |
3月份广东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84例,无症状感染者9,046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5.9%。
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多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以下特征:
-
年龄分布:无症状感染者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比约65%;60岁以上老年人无症状感染比例相对较低,约15%。
-
疫苗接种情况: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免疫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人群,上海市数据显示,完成三剂次接种者无症状感染比例达92.3%,而未接种者仅为58.7%。
-
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人群无症状感染比例高于有基础疾病人群,北京市调查显示,无基础疾病者无症状比例达89.2%,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比例为76.5%。
-
病毒载量: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感染者相当,但病毒脱落时间相对较短,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平均病毒脱落时间为9.3天,而有症状者为14.2天。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尽管无症状感染者自身无明显不适,但其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
传播效率: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效率约为有症状感染者的75%,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可传染2-3人。
-
传播时段:无症状感染者在核酸检测阳性前2-3天即具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在检测阳性前后1-2天达到高峰。
-
环境传播:无症状感染者因无明显症状,活动范围通常更大,导致病毒在环境中扩散的范围更广,某商场聚集性疫情调查显示,由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的传播链涉及5个楼层、23家店铺。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建议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
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深圳市2023年4月通过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共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2,345例,有效切断了传播链。
-
加强密接追踪: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施严格管控,杭州市某区数据显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二次传播率降低至1.2%。
-
推广抗原检测:鼓励居民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及早发现潜在感染者,上海市2023年5月通过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一周内检出无症状感染者1,876例。
-
坚持个人防护:公共场所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研究显示,规范佩戴口罩可使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风险降低85%。
国际视角下的无症状感染情况
全球范围内,无症状感染比例同样居高不下:
- 美国CDC数据显示,2023年1-3月,美国无症状感染者占比约为82-88%。
- 英国卫生安全局报告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无症状感染比例达75-80%。
-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调查显示,2023年2月日本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79.3%。
这些数据表明,无症状感染已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普遍现象,各国均面临类似挑战。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持续升高,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各地数据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占比普遍超过90%,且具有相当的传播能力,应对这一形势,需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结合核酸检测、抗原筛查、密接追踪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疫情传播风险,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配合各项防疫措施,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